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之窗 > 家校合作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家长会广播稿

发布时间:2012.11.20 作者: 来源: 访问人数:9164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家长会广播稿

各位家长,欢迎来到合肥二中,首先我代表我校全体教职员公对各位百忙之中前来参加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家长会表示欢迎和感谢!本次家长会共分为2个阶段:前一段时间在我市发生暑期学生伤害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是与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学校决定利用本次期中家长会的机会,和家长探讨一下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特点和原因以及应对办法,希望对各位家长在协助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有所帮助。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初步树立什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际观和认同观的重要阶段,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更是奠定个人今后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搞得好,打好了根基,社会和谐氛围的营造也会在人生的起跑阶段得到夯实;心理健康教育搞不好,学生就会首先从心理上孤立自己,与亲人、师长、朋友乃至社会为敌,

构建和谐社会也将成为空中楼阁。

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就日前的现状看,中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地调适和解决。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并且人数越来越呈上升趋势呢?我们分析后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刚入校的中学生面临两种新的环境一个是生活环境。比如同学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新型师生关系的定位,集体学习中要面对比家庭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独立生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等等。另一个是学习环境学校老师的讲课方式和以前学校的不样了,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学生白己逐渐适应。这两个环境,都要求学生很快地适应。

2 、人际交往原因。“ 踏着铃声进课堂,同到家里学习忙,互联网上诉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部分中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中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等。导致中学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目前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白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中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诉对象,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还易导致心理疾病。由于些电影电视中 “ 哥们义气”、 “ 江湖兄弟”观念的不良影响,导致一些心理偏激的中学生盲口模仿 位帮结派,打架斗殴,偏离了人生的航向

3、个人情感原因。中学生因生理特征的发育逐渐成熟,使得他们心理上也产生了变化。表现在情感上就出现了对异性“ 秘密”探求的渴望,对异性同学产生朦胧的、无理性的爱恋,我们称之为 “早恋”。有的中学生因为 “ 暗恋”,又迫于学校和家长的制约不敢表达,于是便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封闭起来,从而导致精神不振,学习下滑;还有的中学生因为性格上的外向或向成年人模仿,在中学就谈恋爱,他们在帅生中要么不被理解而被排斥, 要么因沉迷于所谓的“ 感情”中而不能自拔。对学生的情感问题,如果不能在行为上正确教育、心理土恰当引导,则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有的甚至发展为精神疾病

4、学习困惑与压力。中学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法与学生前一个学段有很大的不同。课程多了,课时少了;学习任务重了,游戏时间少了;压力与期望多了,放松与关怀少了。这就要求中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以适应学校教学,改变过去的被动,做到主动自觉。然而许多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有茫然失措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从而由兴奋转为自卑、消沉,部分学生处于难以适应的境地,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中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自律性差,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考试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5 、 现代网络与计算机。现代教育已将计算机和网络引入了中学课堂。不少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性,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聊 天,玩网游,沉酒于虚拟世界,白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行为怪异。另外中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 一方面家长所给的零花钱已远远不能满足上网所需要的开销,另一方面又深陷网络不能自拔,此时心理问题如不及时得到解决,稚嫩的中学生难免走向人生的反向。

以上是对于中学生中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如何解决?

一、 中学生应该(帮助孩子)学习一点心理知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2.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3.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
  二、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中学生的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 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 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 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 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 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 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② 满意的心境。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 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 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 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 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③ 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 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④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 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⑤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 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三、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家长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期”,人生的“黄金时代”。
    要了解心理辅导是什么首先要明确,心理辅导是什么?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教导,但倘若只有教导或 只在说教,绝对不是心理辅导了。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 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多年来,学者专家纷纷为心理辅导作出定义。从狭义 看,心理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帮助一个人自助”。若从广义看,心理辅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的职 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 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政教处

2011年11月25号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招生电话:0551—63651994 网站地图

合肥第二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2号

皖ICP备070088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