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会 > 清廉校园

廉政文化进课堂——解放战争

发布时间:2013.01.14 作者: 来源: 访问人数:9309

苏黄芳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通过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学习,教会学生领悟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尤其是策略问题。通过图表法引导学生归纳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阶段和概况,注意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感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年屈辱的终结,是伟大中华复兴的开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内战背景(国际国内形势、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认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回顾民主革命的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的拥护。

分析解放战争国民党失败的原因,统治腐败,官员贪污成风,以史为鉴,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同样加强党风党政的廉政建设,体现人民公仆为人民,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从原因上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从史学的角度理解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必然。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三、教学内容安排(1学时)

第一目“内战的爆发”

教学要点:①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②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③政治协商会议;④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第二目“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教学要点:①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②三大战役。

第三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教学要点:①北平和谈;②渡江战役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国内、国际、思想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导入

出示材料,问题导入:

电影镜头:蒋介石刚逃到台湾后,非常困难。孙子有一天晚上饿了,翻出饼干就吃,她妈妈夺过去不让吃,孩子哭了,蒋介石问咋回事?说,孩子你吃吧,爷爷让你吃,孙子就说,还是爷爷好。蒋爷爷不好,好咋会把你们带到这个鬼地方!老蒋经常站在高山上,遥望大陆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输给了共产党、毛泽东?抗战后,那可是威风八面,国内外威信极高。

同学想知道答案吗?导入解放战争的学习。

一、内战的爆发

运用课本内容,并适当补充材料,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1、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后,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及矛盾变化、国共两党力量对比,(投影列表)认识到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及各种力量斗争。

2、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这一行动的看法,认识国共两党谈判的原因,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进而认识共产党的和平诚意及毛泽东为民族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的英雄气概。

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协定内容和谈判结果,签订了《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认识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扩大,赢得了人民信任,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3、政协会议

联系引言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清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面目,<<双十协定>>内容、评价简单介绍。

4、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借助内战爆发形势图,以及战争初期敌我力量对比图,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形势,分析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掌握国民党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的变化。

二、战略反攻和决战

1、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47.6

结合教材“资料回放”中的材料,明确我军第二年作战任务

展示敌人重点进攻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解放军战略反攻方向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三大战役

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制表归纳三大战役概况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949年1月

指挥

林彪,罗荣恒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林彪,罗荣恒,聂荣臻

战果

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

歼敌55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中原地区

歼敌52万,华北全境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战役迅速胜利的原因,理解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组织学生探究北平和平解放对当时和今天北京发展的意义。(探究活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和谈

对比北平和谈和重庆谈判背景的不同,说出北平谈判的过程和结果,认识渡江战役的必然性。

2、渡江战役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播放影视资料《渡江战役》,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了解战役的经过和结果,认识渡江战役的重要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指导学生从国内、国际和思想三个方面理解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对比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斗争的结果,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失去民心,政治孤立;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警示和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美元断绝,蒋桂分裂。

中共取得胜利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知识拓展:七届二中全会中毛泽东提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很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纯洁当的干部队伍,增强当的组织的堡垒作用,有利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这与现在强调和进行的党风廉政建设息息相关,很好地起到借鉴作用。

小结:

总结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的发展,两条线索:反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全面侵华战争;反抗和探索——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可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五、板书设计

    一、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

    签订《双十协定》

    2、政协会议的召开

    3、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6月)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2、渡江战争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掌握知识点,同时加强学生对历史的反思,尤其是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从国共两党方面分析,从国民党的统治腐败和贪污现象严重,联想到正在进行的党风党政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曙光路60号 招生电话:0551—63651994 网站地图

合肥第二中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222号

皖ICP备070088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