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我校“艺文相融,立美育人”的核心办学思想,全面提升学校艺术特色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育人品质,2025年8月5日下午,合肥二中召开“艺术专业课范式构建及优化”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田先科主持。
校党委校长室领导、各处室负责人、年级部管理团队及艺术专业教师、班主任代表等齐聚行政楼会议室,围绕“专业课教学课程体系构建范式及实施举措”“校内外衔接教学组织管理范式及实施举措”“送教机构及教师遴选范式及实施举措”“送教上门良性持续运行范式及实施举措”四大核心议题展开了5小时深度研讨,旨在系统性破解当前艺术教育中的难点,推动我校艺术特色办学高质量发展。
首先,专业教师及艺术班班主任代表进行研讨交流发言。
团委书记黄燕玲从自身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角度提出了构建“基础+拓展”型课程结构、文化课的艺术化与艺术课的人文化并进等两点思考;钱世民作为资深美术老师则对送教机构与老师的遴选在选拔标准、实施过程和动态评估三方面给出具体的操作建议;刘丽婷、伍欣宇、汪晟三位美术老师则分别在专业课教学课程体系建构的不同年级(高一、高二、高三)实施、送教上门机构的质量监控与反馈评价、送教老师的教学思维定位与教学理念分析给出中肯的分析。美术班班主任们则从班级管理的视角上提供了助力“艺文相融 立美育人”艺术与文化协同发展的思路。如丁健老师针对高三美术生省考与校考学业规划作具体建议,杨小芳老师则对专业课作业的过程性反馈提出思考建议,阚晓玲老师从学生安全保障的角度提出专业课教学期间的考勤等安全管理意见建议,卢磊老师引用“萧规曹随”典故谈了专业课范式构建的意义。
紧接着,围绕音乐特色专业范式的构建,音乐组教研组长刘畅老师从“完善‘双驱型’课程结构”“开展‘探究式’教学方法”和“营造‘常态化’实践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方案构想。李振举、马丹东、吴海燕、张静等音乐老师从学生的技能训练、教师的专业引领、学校的统筹强化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王忠萍、魏雅两位音乐班班主任也从班级管理角度提出如何促进“艺文相融”,实现学生的审美素养与人文底蕴协同培养。
随后,学校各年级管理团队、相关处室负责人就专业课程范式构建与优化中面临的困境从管理视角进行了交流。
高一年级部主任刘振亚建议要推进专业课与文化课教学的校本化建设,教学主任张世鹏对目前的专业课安排提出了优化举措;高二年级部主任兼教务处副主任焦民进就送教上门良性持续运行范式及实施举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德育主任蔡亚群主张建立学生专业成长档案;高三年级部主任兼政教处主任李继军交流了艺术专业课德育育人的路径构建和送教机构遴选的想法;办公室主任余其华系统梳理解读了关于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定位的文件政策,副主任杨旭从普高转学艺术角度,谈了自己实践中的一些思考;教务处主任孙圣斌对专业课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及举措、校内外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设想。
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胡毅林从德育等方面指出要深入探索特色教育的德育体系和范式构建,并就特色教育与德育融合的范式构建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今后的举措。
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童智祥从教学管理角度指出学校艺术特色办学成效显著,但现有专业教学在课程建设、组织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短板,需要深入探索与优化,构建起高质量的艺术课程体系与教学管理范式。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田先科,结合大家的研讨发言强调指出:要勇于探讨,在学校40年的艺术教育历程和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校特色学校教学品质,从“特长”向“素养”、“特色学校”向“品牌建设”等方面转型,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加强社会资源整合与开发,系统解决艺术特色教育深入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努力构建科学、高效、可持续的艺术专业课教学与管理范式。
学校党委书记苏卫兵,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他高度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深度与成效,认为这是一次凝聚共识、明确方向、破解难题的关键会议。针对下一步工作,他提出两点期望:一是强化协同联动,凝聚育人强大合力;二是要实现内涵式发展,打造精品品牌。
同时,他号召全体二中人,要以此次研讨会为新的起点,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将共识转化为行动,将蓝图变为现实!
摄影:刘畅
撰稿:魏雅
统稿:孙圣斌
审稿:童智祥